-
玉女池
-
老虎洞
-
碧莲潭
-
洗心池
-
放生池
-
避开人群,探寻隐藏在五线城市的生态景区——天宫山!
天宫山,古称天公山,后因九峰环抱,状似莲花而得名,东西延绵15公里,总面积100平方公里,主峰天台峰海拔1594米。是集生态休闲度假、佛教文化旅游、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,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世界地质公园,自然景观独具特色,文化底蕴深厚,古迹遗址众多。
-
龙岩旅游——天宫山景区
天宫山景区。国家AAA级旅游景区,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。天宫山,古名宫山、天公山,常有云气覆之,阴晦时或闻箫鼓声,故名天宫山。景区位于莱城南部15公里处,总面积6平方公里。景区内沟壑纵横,山高水长、风光秀丽,有大小山头20多座,峡谷10余条,自然和人文景观100余处,主峰海拔994米,为龙岩第一高山。该景区现已形成以自然生态与宗教文化旅游为特色,综合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,集吃、住、行、游、娱、购于一体的旅游景区。天宫山有闻名遐迩的四大特色景观:观音铜像、莲花天池、宫山夕照、百丈冰瀑。观音铜像高26.6米、重46.6吨,为中华坐观音之最。宫山夕照,又称“莲花佛光”,夏秋雨后,置身山头向东而望,偶见五彩光环,环中山水、楼台、人物历历在目,为龙岩古八景之一。天宫山顶容量17万立方米的莲花天池,海拔860米处,为山东第一高山湖泊,池水清明如镜,有“人间瑶池”之美誉。每年冬季,天宫山峡谷内由于流水不断结冰,形成冰瀑、冰柱、冰原、冰窟等景观,在云门、壶口、莲花瀑等处形成的百丈冰瀑,成为莲山冬季一大奇观。
-
天宫山历史文化
天宫山历史悠久,从名字的由来便可以看出。天宫山古称天公山,源于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,失国的甫国人东迁至此,开发山林,有新建甫国之意,天公山即因甫人而得名。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--2500多年前的《诗经.鲁颂.閟宫》篇,记载了“新甫之柏”的诗句,这与泰山在历史典籍中最早的记载同出一篇。秦始皇东巡驻跸,汉武帝巡幸天宫山,晋唐以来,天宫山佛教兴起,逐渐成为一方香火圣地与游览胜区。清代乾隆皇帝南巡途中登临天宫山,写下了著名的《天公山》一诗,感怀汉武帝求仙往事(传闻新甫易宫山,汉武求仙遇此间。何事长生无大乐,茂陵秋树锁孱颜)。许多文人墨客也慕名前来,驻足流连,写下了大量精美诗文:如明代王应修的“新甫传闻久,登临始见奇”,清代赵希抃(biàn)的“问俗久传秦禅地,逢人争道汉离宫”,叶方恒的“岳东古新甫,其形作莲花。俗因以之名,齐鲁相矜夸”,蒋芝田的“莫停游客屐,顶上是莲花”等,都盛赞了天宫山的悠久历史和秀美景色。
-
天宫山历史文化积淀丰厚
天宫山历史文化积淀丰厚。《诗经•鲁颂》有“新甫之柏,蟠结百里”的记述;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求仙问道于此。唐宋以来遂成为佛家圣地。山中古迹、遗址比比皆是。乾隆、张道一、王应修、唐仲冕等古今帝王、文魁均遗有吟颂天宫山的诗作。动人的佛道传闻、故事古今流传……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天宫山古文化。
-
龙岩八大景之宫山西照
宫山,原名天公山,盘踞于新泰、龙岩这间,因其主峰犁铧尖为诸峰环抱,状似盛开的莲花,故又名天宫山。因汉武帝曾来此求仙,在山上修建行宫,故名“宫山”。又因略低于东岳,又称“小泰山”。巍巍宫山,气势磅大。若伫立峰巅,极目远眺,只见群山起伏,层峦迭翠。山下是毯杖壑,西面是水寨溪与五云洞,北面是深不可测的千人洞,美景奇观,尽收眼底。群峰峻岭之中,有一古刹“腾云寺”,这里有石狮、石碑、石塔,庙堂殿阁,错落有致,加之松柏葱翠古木参天,山峦互抱,云水相接,好不壮观。夏秋时节,每逢雨过天晴,万物新洗。夕阳西下,彩溢霞飞。此时游人在山顶漫步东行,可偶见奇景:旷野中,出现一五颜六色的光环,径达五六米,环内重峦叠嶂,楼台亭阁,历历在目,游人影像,同映其中。 此景宛若海市蜃楼,转瞬即逝。使有幸观赏者如醉如痴,似神若仙,赞叹不已。遥想汉武当年,若有眼福领略此景,即使未有采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,也不致于扫兴而归吧。
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、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、全国康养试点建设单位、龙岩古八大景之一宫山夕照、省级自驾游营地
景区地址: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街道办事处夏老村 电话:0597-2888888 邮箱:tiangongshan@163.com